為什麼花式壺鈴要練那麼多種動作?

黃靜修 COACH MILLENNIUM

       在人類剛出生時的大腦皮質中只有少數現成的模式,但人類會比低等動物具有更強大形成新模式的傾向,並有強烈的驅動力持續運用這些模式。花式壺鈴運動不僅更有趣且能適應新挑戰,而不是讓訓練變成單純做苦力。

 快速分享本文 知性學習|知識共享|深度閱讀  Share to
        為什麼花式壺鈴要練那麼多動作?暫不講豐富多變、琳瑯滿目的盪壺,光是抓舉這個動作起碼就有幾十種,而不是我們常見的只有一種?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壺鈴抓舉既然是壺鈴常見第三大體系的進階動作,為什麼只剩一種?

        我們每個人都有大量可能的動作模式是以前不曾被運用或曾經用過但完全陌生的。某些動作組合的運動皮質中許多細胞都是休眠狀態,不刻意練習就將持續受到抑制,而那些常用的動作模式與路徑卻處於活躍狀態。

        例如在即興花式壺鈴的動作組合中有許多身體及時轉向的動作,無論是左轉還是右轉,不管是轉90度、180度還是360度,這些身體的動作都是花式壺鈴最重要的轉向與重定向動作能力。在我們接觸這些新動作時,動作的執行與動作間的組合串接容易失序、不協調,也會特別容易疲勞,因為那時我們神經細胞的啟動還沒有逐級變化的層次,直到當我們學會讓除了必須被啟動的細胞之外的其它細胞被抑制後,才能讓動作強度有逐級變化的層次。
        在費登奎斯《成為有能的自己》第十章的行動、抑制與疲勞單元中舉了一個以旋轉為例的例子,指出在學習新動作的初期階段,各肌纖維產生不同程度收縮力量的機制還無法運作,所以我們容易過度緊繃與收縮肌肉,這是因為有許多神經細胞一起被激發,無論它們是屬於需啟動還是需抑制的,在運動皮質細胞幾乎全部一起被啟動的情況下,人體很快就會產生疲勞,該章節中也依據運動生理學指明了疲勞的先後順序分別是運動皮質細胞到神經末梢的運動終板,最後才是肌肉。

        在這裡有個有趣的現象,在運動皮質細胞疲勞的下個階段中,會出現強迫性的慣性動作,比如自言自語或表現出協調良好的動作卻沒有動作的意圖,當我們覺察或意識到這些舉動,仍可以抑制這些奇妙的行為,但很難維持長久的時間,因此必須運用足夠多樣化的動作,以避免激發疲勞的模式。 在人類剛出生時的大腦皮質中只有少數現成的模式,但人類會比低等動物具有更強大形成新模式的傾向,並有強烈的驅動力持續運用這些模式。我們從小孩或幼兒身上可以觀察到這一點,他們會嘗試新的表現方式、任何種類新的動作,他們會不厭其煩的重複嘗試新的動作模式,永無止境,然後激怒沒有耐性的大人。

        我與大多數我的學生們所追求的訓練目的在於巧妙有效的運用身體,讓運動能力與表現更上層樓,讓身材與身段動作更漂亮俐落、讓生活變得更有趣且能適應新挑戰,而不是讓訓練變成單純做苦力。所以為什麼一直練習新動作這個問題,我只能從中受益卻仍無法清楚回答,雖很想解釋清楚讓其中可以不要有隱晦的成分,但這其中的現象與機制也許真的沒有那麼簡單,要能系統的清楚勾勒出藍圖也並非易事,但費登奎斯一再強調,只有透過身體學習來的經驗,才能完全去除寄生性的情緒與動作慣性,並找回最單純的動機,培養有效的學習方法,喚起有能而成熟的自己。所以,為什麼要練習那麼多動作,我想,就讓身體回答這個問題吧!

        王夫之在《思問錄》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能一能十,非才之美者也。能百能千而不厭不倦,其才不可及也。」

Coach Millennium

千年教練 黃靜修 
Health Fitness and Sports Performance specialist, instructor, writer, influencer.
About me
I am a professional sports coach passionate about sharing my knowledge of fitness workouts,bodybuilding and love of kettlebell juggling. I am a INBA/PNBA pro bodybuilder and one of the best kettlebell jugglers in the Asia. I runs Coach Millennium™ Elite Athletes Education Workshop.
Created with